日前,國資小新發起#和大國總師做校友#話題活動,邀請網友一起參與討論介紹大國重器、超級工程的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的母校,鼓勵“準大學生”們向大國總師看齊,學好本領,科技報國,實干興邦。
現在
就要向新同學們“安利”
來自中國船舶集團的大國總師
“蛟龍”號總設計師 徐芑南
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制造系
徐芑南,1936年生于上海,1958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制造系。中國船舶第七〇二研究所研究員,“蛟龍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國深潛技術的開拓者和業內公認的載人深潛領路人,長期從事潛艇、潛水器結構強度與穩定性應用研究和水下機器人工程的研制開發,為我國深潛技術,載人、無人多種潛水器設計、建造、應用以及海洋和深潛器工程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2002年起,擔任“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總設計師,帶領團隊于2012年6月成功實現“蛟龍號”下潛至海底7062米,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大學里難忘的“口試”經歷
徐芑南院士這一屆學生進交大時,有一段經歷與眾不同。那就是學校在教學制度上開始由學習歐美轉向全面學習蘇聯,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制度就是當時令人聞之色變的“口試”。
口試一般安排在期末的大考中。對愛讀書的人來說,筆試是不害怕的,因為老師出題范圍基本跳不出學過的內容,分數一般不會差。但是口試就苦了。它是通過抓鬮進行的,大致過程是學生進入考場后,會看見一個盒子,里面有一卷卷的考題,自己抽簽,打開后一般有三道題目。這就難倒學生了。為什么呢?因為老師出這三道題是很隨機的,每個章節都可能有的。比如這學期書本內容有十五章,那這三道題就來自于十五章中的任何角落,不存在什么重點難點,所以根本讓人摸不著方向。如果抽出來的題目恰恰是你的“軟肋”,那你的分數很有可能不及格了。而且在口試中,你一邊答題,老師還會一邊向你發問,你對知識到底掌握得如何,老師一句一句地追問下去。如果你沒搞懂,牽強附會地答,馬上露出馬腳。這個跟筆試不同,筆試中有些人可以左扯一句,右拉一條地拼湊內容,模模糊糊混過去,老師也沒法即時問你。主考老師就是負責問這三道題,他可以一直不斷地問下去,問到你最后什么也答不出來為止,然后給你一個分數,越晚答不出,分數越高,越早答不出,分數越低。分數都是當場打出來的,當時有本藍顏色的記分冊,學生答完后,老師當場會把分數寫上去,然后蓋個圖章,叫你拿走。三道題完了之后,最后還有一道計算題,是在準備時計算的,助教會看算得是否正確。口試的情形大致就是這樣。
那時大家對于這個口試都是膽戰心驚,個個緊張得不得了。特別是第一次考的時候,很多人連早飯都吃不下,有些同學兩腿發軟,打趣地說要叫車到考場,怕得走不動了。頭兩次口試因為不熟悉過程往往吃虧,成績不理想。不過之后就慢慢吸取經驗教訓了,就是千萬不要自以為你準備的內容就是考試的重點,也就是說不要有僥幸心理,而必須要把整章內容都吃透,并把相關內容都搞明白,融會貫通地來復習,這樣才有底氣去應付口試。當時雖然人人都怕口試,但是事后想來,感覺還是挺好,它讓學生對個人的學習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認識與體會。到了1958年徐芑南快畢業的時候,口試制度取消了,重新恢復了筆試。所以這個口試方面的經歷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對學弟學妹的寄語
一是珍惜大學時光,大學是打下扎實的學業基礎的最佳時機,在校的青年學生要以打基礎為主,知識一定要有面,絕對不能太窄,要學會利用大學的圖書館、實驗室、名家講座等資源讓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科學。“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剛結束了中學緊張的學業,步入大學后千萬別抱著松口氣的想法,要緊緊抓住四年學習時間,充分利用大學的有利條件,希望你們能把握住時機,在知識的海洋里能像海棉那樣充分吸收專業及相關領域的各種知識。
二是科研項目的成功與否,靠的不只是勇氣,更重要的是要有底氣,創業也是一樣,魄力固然可貴,底氣更為重要,這是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人有了底氣,走路可志高氣昂,講話也鏗鏘有力,那什么是底氣?底氣就是本領,就是有解決問題和攻克難關的辦法。
三是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全方位參與大學生活。這樣可以多了解社會,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提高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才能把握住瞬間閃過的機遇。機遇出現在每個人面前的概率基本相同,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適合于自己的機遇,這就靠敏銳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的分析力,這種洞察力和分析力是怎么培養的?除了書本知識,還必須參加各項社會活動,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經過不斷磨煉才能領悟到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什么才是自己應把住的機遇。
四是要學會平和待人接物、融入到集體中,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綜合素質,處理好個人與集體關系。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個人的才華當然重要,但沒有一個人能離開社會去單獨生活,更談不上個人奮斗,“紅花需要綠葉扶”而且良好的人間關系則能邦助你更上一層樓。善于發揮團隊作用,依靠團隊力量更是搞系統工程的行業必備素質。
“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 胡震
畢業于南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胡震,中國船舶七〇二所研究員,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1988年畢業于衡陽工學院(現南華大學),作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副總設計師,“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促進中國載人深潛技術在自主創新中得到飛躍發展,躋身世界先進水平。為了推進載人潛水器國產化研制,不斷完善我國深潛裝備技術體系,他勇擔 4500米國產化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他帶領團隊積極攻關,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化,關鍵設備國產化”的目標,成功研制出國產化率達95%以上的“深海勇士”號載人作業潛水器,進一步推進了我國深海裝備技術的發展。
他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2012年度江蘇省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5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2017年度江蘇省創新爭先團隊獎(團隊負責人)。
大學里最難忘的事
我是1985年參加高考進入大學學習的,在大學二年級遇到了我終生敬仰的老師——陳琛教授,一個把枯燥難懂的離散數學講得清清楚楚的老教授,帶我走進了真正的大學。他在中科院做過科研,也在其他大學當過老師,常常給我們講述大學知識如何積累,大學積累的基礎會怎樣影響以后的工作等,給我以后的學習及工作都帶來了巨大助益。
大三上半學期,我突然接到了一張研究生考試報名表,我當時有點懵,因為我才剛剛大三,還未到考研的時候,怎么會有這么一張表呢?通過了解才知道,是陳琛教授推薦,通過學校的努力溝通,讓我和另外一名同學一起參加當年的研究生考試。填完報名表,離考試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大三的學習又非常緊張,以正常學習為主還是考研為主,心中有許多的猶豫。我最后決定還是以正常學習為主,每天抽出一小時復習,又在期末考試后到研究生考試之間的五天惡補了政治經濟學,結果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學校在大三下半學期為我安排了選修課,修滿學分后又安排了畢業設計,讓我提前一年畢業,開始了研究生的學習。
在大學期間,學校讓我得到了扎實的基礎教育和專業培養,熏陶了我對學習、科研的嚴謹作風,老師們的專業修養、治學態度、科研作風深深影響著我,至今受益無窮。
對學弟學妹的寄語
一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學習中要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學會總結與歸納,并通過圖書館或老師來拓展所學的知識,要學會如何利用各種資源來拓展自己的視野。
二是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或活動,每一個方面的積累,都會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三是要學會獨立生活,處理好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并學會溝通交流,與同學、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
來 源:國資小新/七〇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