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緊急救援》的熱映
再次將水上救助帶到大眾的視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今天,我們就再來聊聊
中國船舶集團研發建造的
水上救助必不可少的工具
——
救助船
據交通運輸部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擁有專業的海上救助打撈船舶200余艘,其中有74艘專業救助船可以在比較惡劣的海況下開展救助工作,已基本建成大、中、小相配套,快速和高速相結合的專業救助船舶體系。救助船也從最初的“人命救助”不斷拓展為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救助船舶。
設計:與中國救撈一起成長的“設計師”
作為國內重要的船舶研究設計單位,自上世紀70年代,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船院就已進入海洋救助船這一領域。其設計的1940千瓦海洋救助船具有優良的海上救助能力,先后建成30多艘,在當時堪稱經典。“九五”之后,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開始規劃新一代海洋救助船。2002年正式批復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的設計與建造。海洋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對國家海上應急救助保障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構建科學合理、經濟適用的海洋救助船舶體系,上海船院為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又開發設計了4000千瓦和14000千瓦新型海洋救助船。
其中,以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數量最多,普及最廣,成為今日我國海上救助的中堅力量。其功能使命也從原來單純的“人命救助”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成為集海空立體救助、溢油回收、深遠海救助、冰區救助、航天保障等諸輔助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救助船,在我國救助保障能力建設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已成為我國海上搜救的主力船型。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開始承擔一項重要的任務——載人航天飛機升空與返回時的航天員救助與航天器打撈。未來,上海船院將針對近海、遠海、深遠海發展小、中、大系列化的救助船型,進一步提升救助船的破冰能力,以適應未來極地救助的需求。
建造:抓住海洋強國戰略機遇的“大國工匠”
從2004年開始,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黃埔文沖就開始為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建造救助船只。截至2020年,黃埔文沖已成功建造交付了6型32艘救助船,成為國內救助打撈裝備的主要建造基地。這些交付的救助船舶在海上失事船只的人命救生、財產救助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收獲國內外廣泛贊譽,為國家海上救助事業的發展和樹立大國形象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提出,海洋維權執法裝備建設進入歷史性機遇期。黃埔文沖憑借雄厚的實力主動出擊,獲得大批量海監船、海事船、科考船等公務船訂單。其中,以8000千瓦、12000千瓦、14000千瓦為代表的大功率海洋救助船系列,在國家重大海上值班、航天發射保障和“急難險重”海上救助任務中功勛卓著。
船舶:不斷迭代升級的“多面手”
從人命救生、船舶拖帶、消防滅火,到搭載救助直升機、破冰裝置、溢油回收設備,海洋救助船的功能不斷得到拓展。
8000千瓦救助船——水上救助的中流砥柱
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是目前交通運輸部的主力救助裝備,造型雄偉、設備精良,在世界專業救助隊伍中堪稱一流。從2005年11月首制船交付至今,該系列船型橫跨10年,前后設計、建造了7個批次22艘。
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總長98米,型寬15.2米,型深7.6米,設計吃水5.6米,排水量4405.9噸,航速20.35節,續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30天,抗風能力12級。該型船具有流暢的線型、先進的設備配置、較強的抗風浪能力、先進的消防設備、強大的救助能力、強大的拖帶設備和一流的救生救助設備等特點。主要用于海上失事船舶及人員救助,能搭載獲救人員100人,具有一級對外消防滅火作業能力和營救作業能力,可完成海上船、駁的拖運工作,滿足中國船級社(CCS)對遠洋救助船、一級消防船的要求。
由于我國海上救助需求不斷增加,使命任務逐步多樣化,上海船院根據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的指示,在十年間對8000千瓦救助船進行了持續改進。除遇難船舶的人命救生及船舶拖帶與消防滅火外,從第3批次起,該系列船型開始搭載救助直升機,實現了海空立體救助的突破。從第6批次起,上海船院研制開發了具備破冰能力的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其針對我國渤海灣最惡劣海冰條件,可獨立航行于1.0米厚的層冰海區,為冰區遇險船舶清除障礙。此外,針對可能出現的原油/成品油泄漏等環境威脅,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也搭載了溢油回收設備,可進行冰區的溢油回收作業。
在實際建造過程中,黃埔文沖把該型船的建造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積極推進建立現代造船模式,運用區域造船管理、托盤管理和項目管理方法組織生產;積極與船東、船檢、上海船院密切合作,加強溝通,認真聽取和采納改進意見,積極開展后續船舶的優化工作,實現了一艘比一艘好、一艘比一艘快的目標 。
值得一提的是,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還具備較好的抗風能力,并經受了實戰檢驗。該系列船型中“南海救111”號在2006年5月“珍珠”臺風中執行了我國最大規模國際海上救援行動,救助了300多名越南遇險漁民,受到國家高度贊揚。該船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12000千瓦救助船——我國救助力量轉型之作
12000千瓦救助船是我國“十二五”救助裝備建造的重點項目和收官之作,也是我國救助力量轉型升級、形成深遠海專業救助能力的標志性裝備。該型船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巡航和救助兩重功能,可承擔履行國際公約賦予我國的海洋義務,執行深遠海遇難船舶救助、人命救生任務,維護海洋權益等重大使命責任。
12000千瓦救助船總長127.6米,型寬15.9米,型深8.1米,設計排水量5700噸,巡航航速14節,續航能力達16000海里。該型船增強了拖帶能力,系柱拖力可達1700千牛;增強了直升機艦面保障能力,可搭載中型直升機;居住舒適性和遠洋巡航生活保障能力更強;配備先進巡航搜救指揮中心系統,集成了計算機網絡、視頻監控、數字會議、寬帶衛星、水上通信、微波傳輸、衛星判決、光電跟蹤、霧視儀系統,進一步增強了信息傳遞能力,為部署、指揮救助任務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條件。
12000千瓦救助船的入列,是我國深遠海救助裝備建設的新起點,未來必將把“生的希望”帶給更多的海上遇難群眾和船舶。其中,“南海救102”號經過加改裝,具備在6000米水深水下的掃測定位的救助能力,是我國首艘深海救助作業母船。
14000千瓦救助船——深遠海救助利器
14000千瓦海洋救助船被譽為“中國第一救”,是上海船院為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研發設計,黃埔文沖建造的大型海洋救助船。2007年5月,我國第一艘14000千瓦全天候遠洋救助船“南海救101”號由黃埔文沖交付交通運輸部。經過對“南海救101”號使用的考驗、評價和多次研討、論證和優化設計,交通運輸部于2009年進行14000千瓦后續2艘船承建招標,黃埔文沖再次一舉中標。
14000千瓦全天候遠洋救助船總長116.95米,型寬16.2米,型深7.8米,設計吃水5.5米,設計排水量5866.7噸,最大救助航速22.00節,最大拖力1400千牛,續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30天。該型船主要用于海上遇難船舶的人命救生和以海上人命救生為目的的船舶救助及拖帶、消防滅火等救助作業,具有較強的海上人命救生、綜合指揮、信息收集處理和傳輸能力;可搭載獲救人員200人,并滿足對傷病員進行簡易的藥物、器械和手術治療的需求;設有直升機起降平臺和機庫,可配合救助直升機進行海上搜索、救生作業。
該系列船交付入列后作為我國海上救助船的旗艦,投入到我國海上救助任務中去,曾參與MH370搜尋、“桑吉”號救助等重特大海上搜救任務,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此外,隨著我國救助對深遠海要求的進一步增加,14000千瓦的升級版已經由上海船院開發完成,目前正在建造中。
新型中型海洋救助船——填補中型救助力量空白
新型中型海洋救助船主要用于中低海況下沿海水道、島礁等淺水區域人命救生和船舶救助,可兼顧高海況下救助任務,必要時參與動態值班待命。其研發成功填補了1940千瓦中型救助船全部退役帶來的中型救助船的空白,同時也是實現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救助船型大、中、小,救助范圍遠、中、近戰略規劃中的關鍵一環。
新型中型海洋救助船
“東海救151”號是我國首艘全電力推進的新型中型海洋救助船,總長69.5米,型寬14.6米,型深6.8米,在實現人命救生、船舶拖帶救助、浮油回收、對外消防等救助能力的同時,還具備水下潛水救助、配合直升機進行空中救援等功能,其優秀的操縱性能和船舶穩性,可滿足在多工況下作業,尤其適合在島礁等復雜海域執行救助任務。
該型船交付以來,各項設備運行良好,多次執行了海上救助任務,得到專家一致好評,具備了批量建造的條件。
在一次次的驚濤駭浪中,救助船給身處險境的人們帶去了生的希望,處置了一次次的海上事故,是我國領海可靠的“守護者”。隨著我國救撈事業的發展,在不斷完善救助船舶譜系的同時,中國船舶集團還設計建造了諸如“深潛號”救助打撈船、“華祥龍”號搶險打撈工程船等特種救撈船型,填補了國內打撈系統多項空白,對提升國內打撈救助及運輸能力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