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郵箱登錄: CSSC郵箱 CSIC郵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成員動態 → 正文
感動中國|中國船舶集團七院原副院長彭士祿入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來源:中國船舶集團     日期:2022-03-06    字體:【大】【中】【小】


大國重器
以命鑄之

  3月3日,《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船舶集團七院(時稱六機部第七研究院)原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彭士祿院士當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凌然!“愿將此生長報國”,彭士祿深潛一生,不負時代,不負祖國。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位船舶人學習。

《感動中國》頒獎詞

歷經磨難
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
于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
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彭士祿

  他一生做了兩件事,作為中國首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研發設計了“深海利器”核潛艇,作為總指揮為中國建起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這兩件事都掀起“核巨浪”,改變了中國核動力的發展格局。

  他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幼年顛沛流離,3歲喪母,4歲喪父,兩次被國民黨抓進監獄,后在黨的關懷培養下成長成才。他心懷感恩之心,心懷國之大者,祖國的需要就是他的志愿。

  他叫彭士祿,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2021年3月22日,他以96歲高齡在北京逝世。5月2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滿腔赤誠惟報國

  有一種信念,叫做報答黨和人民的似海恩情。彭士祿的一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從幼年時的顛沛流離到響應祖國號召投身核動力研究,再到成為我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他用一生踐行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他的個人成長處處體現黨的保護和引領,更飽含著對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生在英雄家,傳承紅色家風。“一個漆黑的暴風雨之夜,奶媽背著我逃難,躲避敵人的搜捕。”這是彭士祿能回憶起的最早的童年印象。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的兒子,小小的彭士祿被國民黨視為“斬草除根”的對象之一,成為國民黨在全國懸賞搜捕的通緝犯。為了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當地百姓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保護烈士留下的“根苗”。從那時起,彭士祿過起了姓百家姓,穿百家衣,吃百家飯的日子,有了20多位“阿媽”。8歲時,彭士祿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獄。陰森恐怖的牢房里,飯里有蟲子,身上有虱子,不僅如此,敵人還逼供讓他承認自己的身世。1935年,未滿11歲的彭士祿再度被捕。后來,花甲之年的彭士祿曾到汕頭石炮臺監獄探訪,找到當年關押他的漆黑牢房時,激動地說:“就是這間,就是這間!我在這里受到了多少拷打。”

  85歲時,有記者采訪彭士祿,很多事情他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只要聊到他的“阿媽”和“核潛艇”,他的眼睛里就是滿滿的光。“感謝老百姓的養育”,彭士祿曾親筆寫下這八個字,寥寥幾筆卻藏著無限的感激。他總說:“我對人民永遠感激,無論我怎樣的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報他們給予我的恩情。”

  長在紅旗下,義無反顧“我愿意”。經歷過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童年,彭士祿超乎尋常地懂事與努力,他深藏的感恩之心,變成了燃燒的火種。15歲時,彭士祿被送往革命圣地延安,終于結束了東躲西藏的日子。他曾回憶說:“經歷了監獄里暗無天日的生活,來到延安后,我感覺自己人生的天空一下子就亮了。”20歲時,彭士祿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對于黨的關懷,彭士祿回憶道:“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艱苦拼搏、直率坦誠的品格。我堅信共產主義必勝無疑,作為共產黨員,我將為之奮斗終生!”


▲彭士祿在蘇聯

  1951年,26歲的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選派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彭士祿在蘇聯學習期間,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潛入太平洋,途經歐亞非三大洲后又回到美國東海岸,在它下水后的三年多時間里,總航程達到6萬多海里,消耗的核燃料僅有幾千克。這樣重大的戰略武器讓世界各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懾,也迅速引起了我國領導人的高度關注。正在蘇聯訪問的陳賡大將把彭士祿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愿意改行嗎?”彭士祿脫口而出:“我當然愿意,只要祖國需要。”從此,彭士祿與“核”結緣,把自己的畢生精力與祖國核事業的發展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彭拍板”掀起“核巨浪”

  一句“我愿意”,彭士祿轉行從事核事業,選擇了“深潛”人生,開始了在核技術“無人區”的艱難探索。

  兌現“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1958年,為打破美蘇等國對核潛艇技術的壟斷,中央批準研制導彈核潛艇。然而那時,我們無圖紙資料、無權威專家、無外來援助,僅有的資料是從報紙上翻拍的幾張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和一個從美國商店買回來的兒童核潛艇模型玩具。面對重重困難,毛澤東主席氣勢如虹地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當時我們這批人有學化工的、有學電的、儀表的,我們大多數人不懂核,搞核潛艇全靠4個字——自教自學。”彭士祿回憶道。是怎樣的“自教自學”呢?先由他和僅有的幾個懂一點核動力的人,一邊自我學習,一邊給大家開課!他還發動大家一起學英語,俄語資料沒有了,就改看英文資料。彭士祿對年輕人說,要腦袋尖、屁股圓,腦袋尖鉆進去,屁股圓能坐得住。他回憶道:“困難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那么多的數據就是沒日沒夜算出來的。”

  1970年12月26日,我國首艘核潛艇“長征一號”緩緩駛向碧波深處,彭士祿和戰友們挺立碼頭,眺望大海盡情歡呼。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兌現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深海中的核潛艇,無聲卻有無窮的力量,在驚濤駭浪中,彭士祿書寫下對國家和事業的忠誠。


▲ 圖為1997年1月20日,彭士祿在中國船艦研究院介紹我國首艘下水航行的核潛艇。

  結束“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核潛艇成功了,跟核動力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彭士祿又有了新的使命。這一次國家交給他的,又是一次極為艱難的開拓墾荒。中國發展核電,究竟該走哪種技術路線?20世紀70年代,熔鹽堆方案和壓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時成為爭論的焦點。經過科學論證和調研,彭士祿力排眾議,提出我國建造的核電站應采用國際上技術成熟的壓水堆路線,并充分利用我國剛建成的陸上模式堆技術經驗及其工業配套設施,容量可暫定為30萬千瓦。這一方案也為我國核電走“以壓水堆為主的技術路線”起到了關鍵作用。

  改革開放后,國家宣布引進法國技術在中國建設大型核電站。1983年,彭士祿被任命為大亞灣核電站籌建總指揮。年近花甲,他再一次踏上了共和國核電事業的拓荒之路。此時的大亞灣核電工程,既沒有足夠的建設資金,也缺乏足夠的人才和技術,要在這樣的條件下攀登核電領域的“高精尖”,無異于建“空中樓閣”。盡管如此,在彭士祿等人的艱苦努力下,大亞灣核電工程于1987年順利開工。同年,他又被國家委以新的重任,擔任秦山二期核電站董事長,負責建設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大型商用核電站,那一年,彭士祿62歲。有了在大亞灣“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歷,彭士祿對打贏這場硬仗多了幾分底氣。

  從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到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幾十年的時間里,彭士祿帶隊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核電領域的拓荒之戰。回顧這些核電發展歷程中的重大項目,有人問彭士祿,難嗎?他總會回答,“靠大家,就不難”。

  用數據說話是“彭拍板”不變的底氣。在一次次重大決策面前,彭士祿敢拿主意,大家都管他叫“彭大膽”、“彭拍板”。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第一艘核潛艇(401核潛艇),第一座核電站的技術路線(秦山一期核電站),第一座百萬千瓦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第一座自主大型商用核電站(秦山二期核電站),這位置身于中國核電事業頂峰的人物,這位功勛卓著的科學家,開創了中國五個“第一”,每一個“第一”都是他帶著科研人員“摸著石頭過河”,遇到重大問題很難決斷時,是他敢拿主意,勇于擔當。于是,“彭大膽”“彭拍板”的外號逐漸被人叫響。當然,“彭大膽”并非有勇無謀,一個個重大工程背后的運作機理被他掰開了、揉碎了、窮盡了,自然有底氣拍板。他的“根據”就是數據,而且是一手數據。

  彭士祿在核電籌備建設時期使用的工作筆記本被大家尊稱為“天書”,沒有計算機的年代,他的筆記本上字跡清秀、整齊,核電站數以萬計的數據、信息都一一記錄其中。從反應堆到關鍵設備,從工程進度到成本造價,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小到匯率、公式,大到核電站參數、工程進度,可以說算無遺策。他筆記本上寫就的幾頁紙,往往是他起草了十多頁草稿才濃縮出來的。

淡泊名利 永葆初心

  有一種使命,只為播撒世代傳承的紅色種子。忠于理想的兩代人,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

  “對公明白,對私糊涂”的鮮明品格。2017年,彭士祿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獲得100萬港元獎金。彭士祿決定捐獻獎金,設立一個獎項,用于獎勵青年核動力科技工作者。按照慣例,獎項名稱應以捐款人本人名字命名,但遭到了彭士祿的婉言拒絕。經過多方說服,彭士祿才同意將獎項命名為“彭士祿核動力創新獎”。辦完獎金捐獻手續,女兒彭潔和他開玩笑:“你得了這么多的獎金,給我點多好。”沒想到彭士祿認真了:“這個錢也不是我的,是國家的。”彭潔說,自己本來是和父親開玩笑,聽到這一席話,立刻被感動了:“他和爺爺一樣,心里裝的是全天下勞苦大眾。因為他從小感受到的是一種愛,親身感受到貧苦農民百姓給予的養育之恩,所以有了一種更大的胸懷,就是要回報祖國,回報黨和人民對他的養育之恩。”

  彭士祿心里揣著兩筆賬,一筆是公事的“明白賬”,另一筆則是私事的“糊涂賬”。他說:“做一個明白人談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識,對問題有新思路、新見解;對工程技術能親自計算主要數據;對工程進度能說出某年某月應辦哪幾件關鍵事;對技術攻關能親自掛帥出征,出主意,給點子……但當一個糊涂人則更難,凡對私事,諸如名利、晉升、提級、漲工資、受獎等,越糊涂越好。”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精神密碼。深海,游弋著中國核潛艇,也深藏著彭士祿的功與名。“我這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因此獲得了一些獎項,這些成績與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它更屬于核潛艇人,屬于核電人,屬于核事業人。”這是公開出版的《彭士祿傳》里的一句話。這句話,既是他一生創新攻關的感言,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的自畫像。他有“兩要”“兩不要”,即:不要名、不要利,但要把核潛艇造出來、要把核電站建起來。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廠房

  “中國核動力‘拓荒牛’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生注解。彭士祿曾在自述中寫道:“也許因是屬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勁精神,不做則已,一做到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彭士祿的事跡,甚至連他的名字都鮮有人知。1982年,世界第一艘核潛艇美國“鸚鵡螺”號總設計師海曼·里科弗來中國訪問。他會見了我國許多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但不無遺憾地說:“就像兩顆彗星不相遇,你們的‘真神’沒出來。”他說的“真神”就是彭士祿。一些外國報刊稱彭士祿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但他本人卻不認可這種說法。他說,我若成為“之父”,成百上千作出卓越貢獻的核潛艇設計者、建造者又是什么呢?中國核潛艇研制成功,絕不是一兩個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沒什么“之父”之說,我充其量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

  誰說無人知曉,青史早已留名。從烈士的遺孤,到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彭士祿走完了為祖國“深潛”的一生。一輩子太短,短到他只為祖國做成了兩件事;一輩子又太長,長到他把生命熔鑄進新中國核事業基座上的磐石。

  “我們活在你的事業里,你活在我們的記憶里。”有人在緬懷這位可親可敬又可愛的老人時這么寫道。2021年3月30日,在《英雄核潛艇》的歌聲中,彭士祿最后的心愿得以實現:骨灰撒向大海,永遠守護祖國的海洋。此刻,他或許是那一朵翻騰的浪花,正同他最愛的核潛艇一起深潛,一路遠航,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滾滾向前,澎湃不息!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鏈接


| 來   源:七   院
| 責   編:高紅梅
| 校   對:方   浩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