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目前各大船企手持訂單也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開工不足已成為船企當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如何在市場需求嚴重下滑的背景下擺脫困境?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近年來,中國船舶不斷發展多元產業,將船舶與海洋領域的環保技術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在江西鷹潭余江縣,作為生豬養殖大縣,年出欄生豬近百萬頭,以往畜禽廢棄物的排放一直是村民最頭疼的事情,但是現在一個電話,有專業人員上門收集糞污。
借鑒船舶艦艇有機固廢處置的技術,在中船余江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置項目的現場,記者看到回收的畜禽糞污通過30—70天的厭氧消化單元,實現沼氣、沼液的循環利用。
在南京,他們則把船舶固廢處置技術應用到土壤修復,通過異位熱脫附技術清除土壤里的污染物。
除此之外,水質環境監測船、移動式醫療垃圾焚燒方艙、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以及活躍的海上風電業務,目前都已成為許多船企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統計,“十三五”期間,中國船舶集團發揮綜合優勢,僅節能環保產業鏈就實現產值累計約150億元,申請各類專利近400項,形成了一批國際領先的技術、裝備和綜合解決方案。